有一个颇了解国际舆论的智者告诉我:
只要解决了版权和专利技术的跨国保护问题。中国科技腾飞指日可待。
所以说回过头来看春节档的电影真的很有意思。
文化现象的背后是经济
有时候老企感觉无论是我不是某神,还是这次。文化作品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来我们看看春节档闪烁着经济现状的电影:
流浪地球
关键词:硬科幻大片 证明我国技术实力 弘扬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 立的好技术赚钱标杆
具体老企就不分析,点到为止。有空可以去电影院看看流浪地球,本片对于国人的科学启蒙意义高于电影本身。中国不缺乏科学的人才,缺乏的是平民化的输出。
《乌合之众》里面有一句话:夸大其辞、言之凿凿、不断重复,绝对不能靠说理,而是要靠情绪的煽动,才是影响群众的最好方式。
流浪地球没做到夸大其词但做到了调动情绪,这确实是影响群众最好的方式。在这件事上煽情我认为是个褒义词。
希望凭借这部电影能让孩子爱上科学,走上科研之路,并培养出家国使命感。远期愿景是推动中国企业的科技发展。具体理由可以看我之前那篇谈科幻片的。
科技要发展,最重要的是专利和版权保护
中国科技要发展离不开两大法宝:
- 充分有利于竞争的环境
- 充分的版权和专利保护
这个也是美国用得最好的科技孵化法宝。当然这条道路是曲折的,在平衡专利权和充分竞争之间的平衡,美国也是摸索了很多年。
专利当然重要,如果不能保证专利权和版权就无法保障发明人的利益,发明人没有利益自然也难以催动和鼓舞跟随的竞争者。
但专利也不等于一辈子的特权。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,理应受益终身,但却没想到为争专利权而付出了终生的代价。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太贪心,专利申请部分几乎阻碍了航空事业后来的发展(不利于行业充分竞争)。后来罗斯福直接干涉,专利费用变成很少的一部分比例,航空业直接迅猛发展。像这样阻碍发展的专利被削弱的例子在美国比比皆是。
好了,就此打住,再多的老企不能再扯了。
我们发现流浪地球火了之后这样的舆论开始发酵:
- 上海电影:《流浪地球》的综合收益暂为-280万元至-230万元
- 国家版权局:春节档院线电影的盗版传播已得到一定遏制
- 文投控股:投资《流浪地球》收入尚未形成较大规模,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大
- 《流浪地球》制片人:春节一直忙着反盗版
事情背后简单的逻辑就是:这样一个用心的产品都不赚钱,那合适吗?
流浪地球的成功、舆论关注盗版,民众抵制盗版。只是扫平专利和版权保护的一小步。但也可能是一大步。
或为三天后铺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