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
最近在看《小别离》这部电视剧,这个电视剧挺好的,反应我们现在家长跟孩子之间的各种问题,看着它我就不断的在反思自己目前的做法。我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,各种补习班的给孩子们报,我的孩子还小,才上大班,但是就报了钢琴、舞蹈、美术、书法这四门。有时候就我就在想我们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,记得刚生完小妮妮的时候,我看着她那小摸样跟我自己说,我不会给她报很多辅导班,让她有个愉快的童年。可是随着她渐渐长大,周围的孩子都是各种班的上着,我们如果不跟上,就会被落的越来越远。
可是我们报的兴趣班,真的就是孩子们的兴趣吗?还是只是我们大人强加给孩子们的?现代社会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高于任何一个时代,有很多客观或主管的原因。尽管这不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,但是不读书一定无法改变命运,所以每个家长都竭尽所能的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资源。也因为资源的有限,竞争十分激烈,而产生极大的焦虑。这样的焦虑无形中转嫁给孩子,通过亲子互动转达给孩子,而最可能帮助家长缓解焦虑的就是孩子有个好成绩,有优于同龄孩子的各种技能个。所以家长会花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学习各种技能,即使我们知道绝大部分技能都无法完全用到,但是这似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。
我们都理解父母为孩子教育问题的操心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好,但是家长们实际是在过度干涉孩子,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,而只是一厢情愿的为孩子好。而且这种为孩子好,也仅仅限于学习上,而没有培养他的其他生活技能和品质。在培养孩子的路上,家长应该学会更多的放手,或者说授权,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力,在错误中学习,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,从而获得热爱生活和学习的动力。孩子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庇护,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挑战,家长以为把自己所能给予的一切资源都给予孩子,未必真的能够让孩子一生过的更好,而学会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慢慢放手,让孩子的成长更加源自内在,会对孩子的未来有更长远的好处。既然,终将分离,何不现在慢慢放手,让孩子 和父母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,这个过程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成长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了纪伯伦的《你的儿女,其实不是你的儿女》那首诗,在这里把这首诗送给家长朋友们,希望我们都多多理解孩子们: 你的儿女,其实不是你的儿女
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。
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,却非因你而来,
他们在你身旁,却并不属于你,
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却不是你的想法,
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。
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,却不是他们的灵魂,
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,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,
你可以拼尽全力,变得像他们一样,
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,
因为生命不会后退,也不在过去停留。
你是弓,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。
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,
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,使他的箭射的又快又远。
怀着快乐的心情,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,
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,也爱无比稳定的弓。
《小别离》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?
《小别离》电视剧的热播,引发了大家对家庭教育的思考.剧中通过三组家庭父母与即将中考的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引线,来揭露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弊端,以此引发大家的共鸣与反思.富豪家庭张小宇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,是个典型的富二代.他是三个孩子中,面临的家庭问题最多、出状况最多的,但也是最有主见的一个,更敢拼,更敢闯,也更敢承担责任.他在姥姥姥爷的溺爱中长大,因为生母去世,父亲再娶了一个年轻的后妈而变得叛逆,虽然本性善良,但言行比较幼稚,成绩在国内连一般的高中都很难考上,更别提考个好大学了.一方面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,因此判断与其让他在国内上个三本或专科,还不如出国镀金,混个大学文凭,毕竟出国留学,对张家根本不是个事儿.另一方面,小宇难以和后妈相处,出国是无奈的选择,也是父亲对教育责任的逃避.精英家庭朵朵的父母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,白领、骨干、精英.爸爸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,妈妈是主管,生活有滋有味,却唯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忧心忡忡.朵朵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母亲,只要有时间,就对孩子车接车送,亲自设置单词任务,布置卷子给孩子做,对0.5分的差距都非常紧张,不仅如此,还给朵朵请英语家教,经常给老师打电话问孩子的学习情况.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考不了重点高中就不上了重点大学,上不了重点大学,那孩子这一辈子就完啦.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负责唱红脸当“好人”,当妻子训斥孩子时在旁边调停,缓解冲突.方朵朵成绩一直在年级100名上下挣扎.妈妈对她的最大期望,就是从“良”到“优”.因为母亲的过度施压,本身缺乏学习动力和自我激励能力,经常被成绩、高分搞得很疲惫,长期这样累困交加,情绪压抑,反而跟父母无法交心.妈妈的争强好胜,对孩子的成绩紧张、焦虑、不讲人情,整天梦想孩子的未来,能更上一层楼.可想而知,带给孩子的压力有多大,反抗就有多大.剧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体现.1、说谎:朵朵为什么不敢让妈妈开家长会,进而改卷子分数,说谎?还不是怕责备.有多少孩子,当妈妈找自己谈话,妈妈还没张口,这边眼泪就落下来了.说谎,都是逼出来的!2、没有尊严:毕业班,朵朵妈禁绝了她一切娱乐、休闲、写小说、社交活动.朵朵参加了学长的演出排练,被朵妈当着众人数落.丝毫不管朵朵的尊严.3、没有隐私:偷看朵朵的日记,得知朵朵与学长有交流后,先入为主地认定朵朵早恋.不仅不尊重孩子隐私,而且与孩子缺乏信任和沟通.普通家庭琴琴家是很常见的普通家庭,琴妈是社区医院大夫,但对孩子有很高的期盼,希望下一代能过上自己没达到的梦想生活,琴爸是出租车司机,对目前生活挺满足,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好.琴琴是优等生,成绩一直排在年级的前几名,典型的学霸.按照爸爸的话说:“我们家是祖坟冒青烟,才出了琴琴那么好的孩子!”但琴妈受琴琴大姨和其他人的影响,总觉得出国留学等于出人头地.但家庭条件一般,使得琴琴爸妈在孩子教育上产生分歧:琴妈为了让孩子出国留学,一门心思打算买房供琴琴读书,而爸爸则认为国内教育一点不比国外差.而琴琴自身,其实根本不想出国,不想离开父母,但她的性格软懦,不敢跟妈妈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,以至于金家闹出后来的一出出鸡飞狗跳.青春期的孩子常常骄横、任性、情绪变化大,逆反和抵触心理强,很难相处.事实上,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并不可怕,他们就是一块未雕琢的玉,成不成器在很大程度要看家长怎么做,家长一定要做一个懂得赏识玉、雕琢玉的高手.那么这些应该怎样做到呢?1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,俯下身来和孩子交朋友.包容孩子的缺点,当孩子犯错时,不宜大加训斥或体罚孩子,应该帮助他们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自愿改正.在孩子遇到困难时,不要总是对他们指手画脚,而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,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,寻找解决的办法.学会倾听,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,通过信任和鼓励架起亲子交流沟通的情感桥梁,增进亲子情谊.2、把握好批评和表扬的“度”注意批评场合,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,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当着很多人的面数落他们的不是,否则,他们会因为伤了面子和自尊而肆意抵触,甚至走极端.平时教育孩子,不能总是将他们与班上或邻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比较,总是夸别人的孩子好指责自己孩子的不是,而应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缺点,发现自己的优势,激发他们改正的信心,鼓励他们不断进步.注重批评与表扬相结合,把握好批评表扬的“融合度”.尤其是对犯错的孩子,不能批评起来喋喋不休,老是揭他们以前的“疮疤”.要多给他们笑脸,多给他们激励的眼神,让他们体会家长的关爱和真情,从而慢慢改掉不良的习惯.家长对待青春期的孩子,倾注关爱是必须的,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.要以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前提,做到爱有分寸,严有尺度,严爱相济.还要主动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,协同一致地教育管理孩子.亲子关系要知心,亲子情感有爱心,教育辅导有耐心,施教过程要精心,转化他们有决心,如此,孩...